发表时间:2024-01-28 21:13:46 来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战争年代,地图在部队行军作战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像指挥员的眼睛,有了地图的指引,才可以找到军事行动的路线和方向。地图一直作为人民军队重要的武器,成为取得战役、战斗,乃至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甲午战争后,痛定思痛的清政府加快了编练新式军队的步伐,举办陆军测绘学堂,建立测绘队伍,开展区域军用地形图测绘。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参谋本部陆军测量总局统筹全国测绘工作。1914年,陆军测量总局制定了全国陆地“十年速测计划”。1929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召开全国测量会议,制定了1930年至1939年的《完成全国陆地测量十年计划》(后改称《完成全国军用、地籍图测量计划纲要》),计划提出于10年内完成中国东部19省区军用图及地籍图测量的宏大目标,即测绘1:2.5万地形图24 656幅(重要城市及要塞地区测制1:1万图),1:5万地形图3080幅,复制1:5万地形图存版9244块,印刷1:5万地形图9244幅。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约完成了计划的70%,包括中国军事要塞等重点地区,陆地测量总局当年存图数量仅1∶5万地形图就达到8100多幅近2千万张,当年印刷地图达2160幅。中国东部地区的下发抗日军队,成为重大战役指挥和作战行动的基本测绘资料。
中国领导下的测绘工作是从独立创建和领导武装力量与根据地开始的。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起,经过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为革命服务的测绘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地发展起来,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领导的新四军、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的测绘机构,先后在江苏各地开展测绘活动,保障了生命生产的顺利进行和革命战争的胜利。
民国二十八年(1939)6月,新四军军部成立测绘室,职责为管理地图、标图、绘图、印图及绘作图表等,初设在安徽省泾县。后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建制几度变迁。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该室被改为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
1949年8月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和刚组建的浙江军区测绘队合并,在江苏常州成立华东军区暨第3野战军测量大队,编425人,王治峰任大队长,李旭之任副大队长,这是人民军队成立的第一支专业测绘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北老解放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兴办水利,相继建立了一些测绘机构。民国三十四年(1945)秋,设在淮阴的苏皖边区政府,在建设厅水利局建有测量队。民国三十五年(1946),盐阜区行政公署建设处组建测量队,测量了伍佑巷等处的沿海河道。
苏北解放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由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东行政办事处等组织,进行了运河、洪泽湖大堤及沿海港河等重点工程的岁修测量。为发展解放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活动在江苏的新四军的测绘人员,在条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仅依靠指北针、测斜照准仪、小平板等工具作业,开展军事测绘,对地形图多次进行修测和调查,并施测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满足了部队行军作战用图的需要。
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根据军区司令部指示,集中全力,日夜奋战,突击绘制了徐州至连云港、临沂至新安镇段的陇海路各城镇敌设防工事、兵力配置及兵要地志等军事用图和地形资料11种50多版,制印了苏、鲁、豫、皖四省1:5万地形图,并在战役打响前完成,用布袋装缝好运往前线。充的地图准备和有力的测绘保障,是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渡江战役规模大、战线长、地域广,地图需求量很大,测绘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为做好战役地图准备,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陆地测量队人员,从1948年11月下旬开始,冒着严寒,日夜奋战,赶印苏、浙、皖、赣、鄂、湘、闽等省1:5万地形图,用布袋缝装运往徐州,及时提供渡江部队使用。图为第三野战军陆地测量队部分人员合影。
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第四野战军将渡江南下作战。为此,东北军区司令部测绘学校加快150名制图学员的训练,改造地图制印设备,自1949年1月开始制印冀、鲁、豫、鄂、湘、桂、粤等10省1:5万地形图,随印随送第四野战军部队南下作战使用。
军事要图标绘,是作战指挥测绘保障的重要内容,具有时间紧、要求高的特点。为此,测绘人员往往夜以继日工作,根据战报及时标绘各种要图。1949年3月1日,根据主席的指示,军委作战部作战局兵要地志科标绘了《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部署要图》。
充分的地图准备和有力的测绘保障,是渡江战役顺利实施,并取得胜利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949年4月20日20时,人民中突击集团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庆、芜湖间防线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于4月22日突 破敌 军近千里的江防阵地,登上南岸,封锁了长江。敌军 苦心 经 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信息产业快速的提升,新的技术全方面进入军事测绘领域,在航天遥感测量、卫星导航定位和测绘数字信息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我军军事测绘导航技术方法,已从手工作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计算机制图已经代替手工作业,网络化生产已形成规模,以往需要大量仓库堆放的地图浓缩到一张张小小的芯片里。本世纪初,我们正式启用高精度的全球地心坐标系——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至此,我国军事测绘建成统一坐标系统和标准。它的投入使用将为战斗机、巡航导弹装备上地形匹配,景像匹配等先进的导航定位技术,如同给这些战斗机武器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使武器打击的精度和命中率大大提高。
进入新世纪的军事测绘,实时导航、精测透视战场作用更突出,正成为战斗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现代战争,需要构建透明战场;构建透明战场,离不开军事测绘导航。军事测绘导航在我军作战指挥、装备建设、部队训练、抢险救灾和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担负着“认知地球、透明战场、精测目标、实时导航“的战略使命。北斗卫星导航是我军现代测绘导航水平和能力的一个缩影。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3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变成全球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汶川地震中,我们独立的导航定位系统发挥巨大作用,当灾区通讯、电力、交通全部中断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依然能够向外界发送灾情短报,进行导航定位。1000多台北斗指挥机传回灾情报告4万多条、做定位服务13万多次,为国人所自豪,为世界所注目。
“热血绘经纬,铁脚走河山,背囊一个家,使命千斤担,把忠诚写满陆海空天。”初心铸魂,百炼精兵,一代代军测人走遍祖国山河,亘古不变的热血与忠诚里是坚毅而深沉的抱负,是包容而辽阔的胸襟,是无私而忘我的品质,是测绘人“与君同上集贤台”的志向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