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与发展思路

发表时间:2024-07-19 00:39:07 来源:水土保持监测

  重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无到有、从弱渐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研究全市水土流失规律和指导科学治理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重庆市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慢慢地增加组织领导,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注重部门协调,保障工作经费,认真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各项工作,监测能力不断的提高,成果得到一定效果应用,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各项事业夯实了基础。

  2002年重庆市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组织编制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2005年以前分片区建设3个监测分站和10个监测点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雏形。

  2008年,为逐步优化监测网络布局,组织编制的《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规划(2008—2015年)》经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并成为全市未来十年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该规划将全市划分为3个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和8个监测亚区,按照分区在全市规划了1个总站、4个分站、38个监测点的监测网络布局,站点类型包括小流域综合观测站、控制站、坡面径流场等7个类别。

  2018年,为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近期解决“水脏”、远期解决“水浑”问题要求,再次完善站网布局,印发了《重庆市水土流失泥沙监测工作方案(2018—2020年)》。

  该方案主要将传统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与现有水文站点结合,按照不同分区在现有站点布局的基础上,与50个长江及其重要支流水文站点相结合,增设9个小流域综合观测站,实现水保水文数据共享。

  逐步形成坡面—小流域—中小河流—大江大河的多级嵌套式监测网络,探索区域水土流失多尺度变化及入河泥沙关系,为治理“水浑”问题奠定基础。注重优化调整,做好站点建设。

  2005年以前,重庆市先后在万州等13个区县建成了27个径流观测小区、1个小流域综合观测站,初步建立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为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打下了基础。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重庆市根据监测内容的调整和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一直在优化监测站点,部分监测内容重复、运作状况不佳的站点逐渐结束了监测任务,同时新增了一些监测站点。

  截至2018年,全市在13个区县共设立15个监测点,先后建成了77个径流观测小区、15个自然坡面观测场和3个小流域卡口站。

  目前,重庆市水土流失泥沙监测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建成长江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综合监测站2个,在建的1个。

  已有15个水文站点与水土保持监测实现了数据共享,其他水文观测站点正在推动设备升级改造,增加泥沙测验项目,以更好地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结合。

  在搞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同时,重庆市同步建立了各级监测机构,在市级成立了监测总站,在万州、涪陵、渝北、永川结合区县水保科(站)成立了监测分站,部分分站落实了人员编制,各监测点均配置有专兼职人员。

  截至目前,全市站点监测人员共计68人,其中大部分为专科及以上学历,部分人员具备水土保持相关专业背景,基本满足站点监测工作要求。

  为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与管理办法》《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点运行管理及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不断适应新需求,适时做补充修订,使其更具时效性和操作性。

  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手册》(试行)、《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等地方技术标准。

  重庆市在监测网络建设初期就注重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并通过财政预算解决站点建设和运行管理经费。

  2008年以来,全市各监测站点建设费用全部由市财政统一解决,采用转移支付方式安排建设资金,资金保障率达到100%。

  各监测站点市级运行补助经费得到了有效财政保障并且标准逐年提高,目前全市每年补助各监测站点运行经费稳定在385万元,确保了全市监测站点的正常运行。

  此外,近年来重庆市财政对市级开展的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监管等工作经费也进行了全额保障。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成果丰硕直辖初期,重庆市开展了三峡水库重庆库区移民迁建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三峡库区(重庆库区段)滑坡泥石流调查等专项动态监测工作。

  1999年以来,重庆市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利用最新信息源和最新成果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水力侵蚀的面积、分布状况和侵蚀强度等监测数据并向社会公布,为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2016年开始,重庆市启动了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试点工作,采用“天地一体化”和“图斑精细化”手段,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情况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果进行了年度动态监测。

  从2018年起,重庆市水利局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利用全市高清卫星影像和地理国情土地利用年度变更数据,开展了全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目前,2018年动态监测成果已向社会公告,正在组织并且开展2019年动态监测和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工作。

  为落实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及有关要求,重庆市制定并印发了《重庆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8年)》,与市财政部门沟通。

  落实了信息化工程建设资金1400万元,成为国内首批启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省市。

  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了全市监测站点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和数据无线传输;开展了全市水土保持小流域划分,形成全市“数字小流域”成果。

  二期工程建设内容有水土保持信息采集体系、数据库建设、水土保持业务应用系统和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开展上线测试准备工作。

  依托各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监测成果,重庆市水土保持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在预测预报模型建立(动态监测)、“3S”技术应用、信息系统研发等重大专题研究及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重庆市山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探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2项获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奖项、1项获得重庆水利学会奖项。

  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管成果也一直更新并且应用于政府决策与水土保持管理,其中区域监测、遥感监测等成果主要使用在于政府决策、考核支撑、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等方面,信息化监管成果主要使用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和综合治理项目考核评估方面。

  同时,重庆市依法发布水土保持公报,为社会各界了解全市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提供了窗口,扩大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起步较晚,部分监测站点前期论证不足,造成各水土保持分区的站点分布不够合理,初期建设的监测点主要以坡面径流小区为主,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造成监测内容重复单一。

  同时,已建成监测站点总体上未能与水文站点形成嵌套监测体系,坡面监测数据与流域监测数据之间没有建立空间尺度转换关系,目前没办法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预警预报。

  各级监测机构对现有监测成果未进行系统性整理和深入挖掘,目前主要侧重于数据汇总、整编和上报,没有充分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日常监管及综合治理项目管理,对政府决策和水土保持绩效考核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全市各监测点监测人员多为兼职,且部分人员学历低、专业相关知识欠缺、流动性大,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还存在个别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造成部分观测数据存在偏差,影响监测效果。

  政府机构改革后,原属事业单位的监测网络建设管理及相关行政职能将全部归口到行政机关。

  因此,监测机构应认真思考,如何在机构改革后利用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技术支撑能力,找准着力点,在服务上下工夫,更好地为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继续完善监测站点布局,空间上以全市水土保持四级分区为单元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做到区域均衡、内容合理、代表性强;功能上以区域综合监测站点为主,坡面径流观测站点为辅进行配置。

  同时,快速推进泥沙嵌套监测工作,促进水文监测系统与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融合,为科学监测大江大河和三峡库区入库泥沙夯实基础。

  在全面完善监测网络的基础上,科学设置监测内容和指标,突出典型区域特征或变化规律的代表性,研究坡面流失和入库泥沙转换规律等。

  态监测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推动监督性、应急和案件查处监测,为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不断引入监测领域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提高监测技术上的含金量,强化信息共享,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的深层次地融合,打造数字水保、智慧水保。

  不断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分区域研究全市水土流失规律及特征,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打好基础。

  立足监测成果和规律研究,全方面开展三峡库区泥沙溯源研究,提出适合重庆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预防监督快速响应手段。

  此外,逐步加强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监管成果的应用,为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考核制度,推进水土保持科学管理服务。

  创新监测点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着力提升监测水平,强化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人员考核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人员稳定、业务精湛、适应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要的监测队伍。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和考核的依据。

  置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强手段、补短板、夯基础的水土保持工作新要求,强信心、求进取、破难题、图创新。

  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能力,努力开创全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新局面,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积极作为,为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重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