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8-01 18:52:44 来源:bob全站app应用
“汛期天气多变,要着重关注突发降雨。”5月7日上午,雅安市芦山县,天气阴沉。芦山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刘绍斌一上班,就坐进防汛值班室查看全县降雨情况。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实时雨情信息,来自几十公里外的龙门镇一处高山上的雷达设施,这是四川首部建成投用的水利测雨雷达。
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被称作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当前,四川正积极地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建设。这些设备将对水情监测预报发挥什么作用?
“路可不好走!”前往龙门镇的水利测雨雷达现场前,刘绍斌提醒记者。
汽车在山路上盘旋前进,直到开到一个路口,再也无法继续前行。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记者步行20多分钟后,才望见这部水利测雨雷达的“庐山真面目”。
在一间仅有十几平方米的站房顶部,一个酷似足球的球形设备立在上面,这正是雷达的防护罩。走进站房内部,登上梯子往房顶望去,雷达锅正在匀速转动,24小时持续扫描半径45公里范围内的降雨云体,并将反射信号传输回防汛值班室。
为什么要把测雨雷达建在高山上?“水利测雨雷达在选址上有多重考虑,一是海拔要高,周边无遮挡,二要考虑雷达的覆盖半径以及区域内的水旱灾害发生情况。”四川省水文中心水文建设处处长李道彬介绍,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雨量站网、水文站网共同组成了雨水情监测预报的“三道防线”。
“过去,我们主要是依靠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信息,由于气象与水文部门对有关信息的要求有区别,加之数据传输存在延时,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雅安水文中心副主任张松柏告诉记者。
四川有大小河流8596条,加之人口多、地域广、降雨丰沛,是全国洪涝灾害重点省份。四川183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75个承担山洪灾害防治任务,传统山洪灾害危险区达2.5万余处。
李道彬介绍,受降雨局地性或流域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部分中小河流无法建设雨量、水文(水位)站,全省613条中小河流仅383条布设水文监测设施,部分区域监测数据存在空白。而通过建设水利测雨雷达,水文部门就可以掌握第一手大气降雨信息,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得以补齐补强。
前期,四川已在北川县、芦山县开展水利测雨雷达建设试点并投用;目前,试点将乐山市金口河区、峨边县和凉山州甘洛县3部测雨雷达组网,正在开展前期建设;到2025年,将规划建设18部测雨雷达,构建基本覆盖全省的水利测雨雷达监测网。
“多亏了水利测雨雷达,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刘绍斌提及去年的一次山洪预警,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2023年8月6日,芦山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15时许,刚刚投用的水利测雨雷达探测到芦阳街道白虎鹰沟上游无人区出现维持35分钟的极强回波,经过分析计算出小时雨量可达100毫米左右。
“我们当时立即向芦阳街道办发出了山洪预警,街道迅速组织、劝离在白虎鹰沟游玩的100余名群众。撤离后不久,沟道内河水便开始暴涨,山洪冲入民房。”刘绍斌回忆,通过水利测雨雷达监测,山洪到来的信息被“抢先一步”掌握,为后续组织危险区群众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抢先一步”又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四川省水文中心水情预报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没有测雨雷达数据支撑时,水情监测预报主要是依靠地面上的雨量站和水文(水位)站。“相较于雨量站、水文(水位)站,测雨雷达监测的是空中的云层,通过数据分析能获取降雨强度和分布情况,降雨趋势。”李道彬介绍,通过水利测雨雷达开展水情监测预报,洪水预见期一般可延长1—2小时。
水利测雨雷达慢慢的变成了“把脉”极端天气和短临预报服务的利器。
水利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四川未来将把雷达测雨技术大范围的应用到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中,与已有的水文监测数据结合,进行水文预报模型耦合应用研究,实现洪水预报模型输入由“落地雨”向“云中雨”转变,进一步提升洪水预警预报精度、延长洪水预见期。
与此同时,随着“第一道防线”的逐步补齐补强,四川的“第二、第三道防线”建设也在持续强化。“‘三道防线’相互配合,才可以构建起‘天空地’立体监测网,进一步提升水情预报的精准度,为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记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