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6-14 10:31:36 来源:bob全站app应用
我市是安徽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城市,现状水土流失面积为269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41%,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我市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制约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以及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等法律和法规和通知要求,编制一部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水土保持规划十分必要,也极为迫切。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将六安市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和2016年六安市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2016年9月,经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采购,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我市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开展了市域各区(县)水土流失现场复核和调研工作,与各县区水利部门多次对接,充分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相关规划,编制完成了《六安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 年修订);
(2)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4年 11 月修订);
(5) 《关于印发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皖政〔2013〕82号)
(19)《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2015年度绿色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六办发〔2015〕15号)
(20)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六政〔2015〕16号)
近期目标:至2020年,初步建成与六安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下降到13%以下,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48万t。
远期目标:至2030年,基本建成与六安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市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5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下降到5%以下。
主要任务:近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5平方公里,远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56平方公里。
“一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六安市境内区域,即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预防区(GY8)六安片区。包括金安区、裕安区、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近、远期预防保护面积7793.27平方公里,近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4平方公里,远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31.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量有:小流域治理25个,坡耕地整治11平方公里,崩岗滑坡泥石流150处,矿区修复40处,经果林治理面积109平方公里,封禁封育治理面积 396平方公里。
“ 两片”是指东西湖上游市级重点预防片区(DY1)和六安市西北部市级重点治理片区(DZ1)。包括霍邱县13个乡镇,近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远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9平方公里,主要工程量有:岸坡崩坍治理 4处,水土保持林2平方公里,矿区修复3处。
“ 三线”是指六安市“一谷一带一岭”(茶谷、淠河经济带、果岭)的三大绿色发展路线。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规划在国家划定的“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基础上,新增划定了“东西湖上游市级重点预防区”1个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六安市西北部市级重点治理区”1个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一是监测站点建设。设置市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分站2处、县级站点4处,监测点5个,完成霍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综合观测场的提升改造。二是提高监测水平。有效开展水土保持普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建设水土保持数据库及综合应用平台。
规划围绕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综合监管建设内容。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构建和完善水土保持政策与制度体系,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有效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二是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加强各级水土保持机构监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建设;三是提升科技支撑。加强关键技术探讨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及基础平台建设;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全市信息共享平台。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期为2016年~2030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
根据近期建设内容,按照投资匡算原则,规划实施投资估算10.4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4亿元,省级投资4亿元,市级配套0.42亿元(从市级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列支),县级配套2亿元。
1、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将作为全市2016-2030年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的重要依据。
2、本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规划中期适当调整,坚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及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有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