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这一年丨科技支撑幸福河

发表时间:2024-08-02 21:41:11 来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2019年9月18日,习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黄河治理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作为黄河流域治理保护的科技支撑机构,迅即响应,主动作为,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何发挥黄河科研“主力军”作用,更好地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打造高层次的科研平台,这是实现多向互动、内通外联的新高地。

  2019年11月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中心依托黄科院挂牌成立。黄委主任岳中明在揭牌仪式上为中心明确了工作方向:要紧紧围绕习强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高水平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要把黄河水情、沙情摸清楚、搞清楚,要敞开大门、敞开胸怀,注重加强与各方面研究力量的沟通交流,创新研究的方式方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0年8月31日,19位院士齐聚郑州,论证黄河实验室。“河南将投资20亿元,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筹建黄河实验室”的消息吸引了河南省内外、流域上下所有关注黄河、关心黄河科研人士的目光。

  黄科院正是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的主要推动单位。2019年12月,在河南省科技厅、黄委国科局的组织下,以黄科院为主的工作专班组建成立,开始编写《成立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的建议》。2020年6月至8月,编写完成了《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筹建方案》,其间多次研讨、论证、调研,持续修改完善方案,并向河南省、黄委相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

  8月31日的筹建方案论证会上,院士专家们对方案给予高度肯定,认为组建河南省黄河实验室十分必要且迫切,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指出,河南省黄河实验室将在发挥依靠科学技术,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补齐短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省黄河实验室将以重大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流域系统治理国际前沿,以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为目标,建设和整合一批重大科学科研共享基础设施,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的开发团队,取得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

  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即将在中国水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正式亮相的“流域发展的策略专业委员会”。

  2020年5月28日,黄科院收到中国水利学会来函,同意筹备成立“流域发展的策略专业委员会”,并挂靠黄科院运行。这将是黄委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对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

  流域发展的策略专委会致力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将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的学术交流、技术咨询、国际合作等工作,促进形成“产—学—研—用—管”全链条式的流域发展的策略运行管理机制,从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全视角开展流域发展的策略研究,全面支撑国家战略实施,促进人水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必须以扎实的科研工作为基础。

  2019年底,黄科院确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工程安全研究、智慧流域与水文化等6大主要研究方向34个团队,梳理各方向研究思路和重点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攻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治水重要讲线项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黄科院牵头承担了其中的“水利科技和标准化支撑保障战略研究”,并参与了其他13项研究。今年5月,又新承担“黄河下游滩区与河口治理战略研究”“黄河流域水沙关系与中游水土保持对策研究”两项任务。

  为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量化考核,黄科院首创性地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率研究。作为《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中反映生态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土保持率可以满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需求,为确定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阶段水土保持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黄科院抽调技术骨干,多次赴北京、杨凌集中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数据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如期完成阶段任务。较其他流域率先确定了水土保持率的定义、内涵及计算公式,提出研究方法和水土流失研判条件,对黄土高原15个水土保持三级区开展水土保持率计算,并提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和2050年的水土保持率。

  未来,自然植被恢复速率与阈值、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水土流失治理方式与程度等都是确定水土保持率的关键。黄科院还将开展广泛的实地调研与专家咨询,进一步优化研判其中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地制定不同时期的水土保持率。

  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科院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干支流骨干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关键技术”提出丰水年冲库排沙、平枯水年上游水库补水、中游水库减淤的水沙动态调控蓄泄秩序。

  在2020年防洪实战演练期间及主汛期,黄科院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专门成立了防洪调度科技支撑工作组,全程参与黄委滚动会商,驻守卡口河段观测河势水位,利用物理模型预测洪水演进,利用数学模型跟踪计算,为黄河安然度汛、打开黄河下游防洪调度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提高流域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科院深入开展宁蒙灌区深度节水控水研究,选取宁夏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核定了实际灌溉面积,明确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围绕取退排水监控、秋浇(冬灌)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黄委和省(区)推进灌区深度节水控水主要举措。

  在地下水及饮用水保护研究中,开展西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治理对策研究,承担了鄂尔多斯台地、河西走廊、汾渭谷地和天山南北麓、吐哈盆地等四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保护方案编制。

  植根黄河,深耕流域,70年来,黄科院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下,用实力说话,以技术会友,用最专业的技术、最实用的成果助推流域省(区)高质量发展。

  黄科院先后主办“黄河流域水沙调控重点研究方向”专家座谈会,承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解读与研讨会”,主办“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流域发展的策略分论坛”,主办中国科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青年托举人才学术沙龙”等多场高层论坛。来自全国不同研究单位、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为黄河治理保护发声,新的成果在这里展示,新的观点在这里呈现。

  黄科院自2015年以来连续开展黄河源区科学考察,在2020年的考察名单中,加入了来自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成员。一路考察,一路碰撞,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在途中有着不同的思考,但大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为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2019年11月22日,“固结植生生态护坡技术示范基地”落户陕西亭口水库。

  固结植生生态护坡技术是黄科院自主研发的一项生态环保技术,集固土固沙、保水、增肥、促生于一体,包含的两项专利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能够很好地抗侵蚀、抗冲刷、促进植被生长,并且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这项技术从1000余项前沿领域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和其他134项成果一同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印的《2019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手册》。此前,黄科院项目团队在亭口水库右岸溢洪道开挖边坡工程的生态保护中,率先采用这项技术进行示范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生态恢复效果。

  智慧水利是助推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点睛之笔。近年来,黄科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积极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超前布局,注重全链条技术服务系统发展,将70年来在水利业务中的经验和理解转化为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发挥自主研发业务信息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势,赋能智慧水利建设,研究建立了流域-城市联动的水循环模拟仿线月,智慧水务技术成果落地“郑东新区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工程”项目。黄科院有决心、有信心把这项工程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水务样板工程,实现防洪减灾监测预警精准智能、应急调度卓越高效、政务运行高效规范、工程管理安全优质、公共服务主动便捷。

  以实用技术为纽带,黄科院的“朋友圈”继续扩大——2019年12月27日,黄科院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20年4月16日,与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中国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签署“三门峡水库库容恢复与河湖泥沙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4月23日,与平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19日,与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8月20日,与中国联通河南省分公司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

  一年的时光,留下了黄科院人奋斗的足迹。新的起点,这张来自黄河科研的答卷,又将开启新的篇章。

  殷殷重托,牢记在心。即将迎来70岁生日的黄科院,发展思路更为明朗,以“智汇黄河、科技报国”为使命,以“打造全学科全链条的黄河智库,支撑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为目标,力争成为最权威的黄河问题研究者、最可靠的黄河科技支撑者、最顶级的黄河决策建议者和最可信的黄河项目推动者,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