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纪实

发表时间:2024-08-01 18:51:39 来源:新闻中心

  朋友,你可曾常听人们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这样的描述:按照有关部门统计上报资料显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统计上报过程中,仅林草植被措施建设就已将黄土高原覆盖多遍,早无空白区域可供造林种草。事实上并非如此,依照国家公布的最新遥感遥测根据结果得出,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植被建设现状,与统计上报数字差距甚远。纠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和监测手段落后之外,主要是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好大喜功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为了有效地纠正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统计中的浮夸现象,真实掌握国土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近年来,水利部已开始在全国利用卫星遥感遥测、“3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天眼”系统,以便做到对大江大河治理与开发情况实施科学监测,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在水利部、黄委会的正确指导下,经过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单位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依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总体设计”,按照“三条黄河”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黄委会“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通过对流域内现有监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已初步建成了黄委监测系统的西安中心站和郑州终端站。黄河流域省(区)监测系统的10个监测总站(含新疆)和35个监测分站,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将构成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所属三站的3个监测分中心—黄河流域省(区)监测总站—地(市)监测分站—县(市、旗)水土保持监测点等纵、横交错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结合地面观测、实地调查和巡测,建立高效的水土保持信息采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快速的水土保持信息传输网络;利用计算机海量信息(数据)存储技术,建立规范的信息存储服务系统;结合水土保持业务工作流程,建立方便、实用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并将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监督、管理、示范和水行政管理等重要信息,科学地装入了计算机。

  监测系统建设紧密结合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沙粗沙区治理、水政水资源管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淤地坝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停地改进革新,通过加强完善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加强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强化应用系统开发,加大信息利用与交流,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逐步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轨道。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遥感监测中心,率先开发了一系列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在加强完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黄河上中游地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黄土高原淤地坝辅助设计系统、黄土高原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的基础上,较好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快速传输。在年初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4月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上演示后,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利用5m分辨率的SPOT5卫星影像和1:5万比例尺数字高程数据,新近开发完成了黄河源区扎陵湖周边7200km2范围的三维可视化查询系统。能够清楚地再现源头区的真实地貌,可实现任意高度、任意角度的三维飞行浏览。可以查询整个源头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以及有关图表和任意一个县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等资料,可为黄河源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新开发的黄河府谷保德河段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可清楚地再现黄河干流府谷、保德段的真实地貌、河道特征、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情况,可快速查询重点地物信息,动态监测河道变动情况,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水事纠纷的起因、过程、处理意见和实施结果,可对流域机构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强化水行政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了黄河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模型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土壤侵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综合模型。该模型通过在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进行实地验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基于TM图像的土壤侵蚀遥感信息自动识别研究”、“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关键技术与网络设计”研究、“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减沙作用研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等项目,可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和科学的监测数据,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部委重点规划任务。如充分的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为“黄河粗泥沙来源区界定和重点支流特性深化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新技术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两河两川”流域规划、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划等大中型规划提供详实基础数据,编制专题图件等,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充分的利用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对晋陕蒙“黑三角”地区实施动态监测,尤其是利用不一样时期TM卫星影像、2004年SPOT卫星影像和1:5万比例尺DEM数据,对神(木)府(谷)东胜矿区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情况做动态监测,实现了不同年代自然、社会经济、开发建设项目信息和各种水土流失数据的快速检索、汇总;结合水利部黄土高原“948”项目,还建立了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皇甫川四条流域不同年代的图形、影像数据库、开发建设项目数据库;实现了对陕蒙接壤区部分小流域两个年代航空影像三维可视模拟对比浏览,直观地再现了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手段的慢慢地增加,为有效实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与执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所属绥德、西峰、天水3个水土保持监测分中心,在对现有各个历史时期原型观测资料整编、分析、寻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典型流域(区域)的数理统计和经验模型,为“模型黄土高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和手段,通过恢复、完善、改造现有的坡面径流观测小区、沟道及小流域径流泥沙试验场(站),逐步扩大了观测范围和内容。

  在示范区、重点项目区增设观测站(网),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模式、工程布局及治理效益等方面的观测(监测),已取得初步观测成果。

  在“数字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监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系统建设、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二期工程等可行性研究;并初步建成了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系统,使“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通过全面启动局属“三站”径流泥沙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不一样的区域、不同流域、不同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效果的连续监测,为进一步探索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规律与水土保持机理,逐步建立适应不一样类型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了搞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储备,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加强完善建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顺利地实现了与委机关的广域网的连接,初步实现了西安中心站与郑州终端站的视频会商;实现了包括系统演示、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统计上报等多种信息服务。一支懂技术、善管理、重开发的水土保持监测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为了逐步的提升科学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先后派出多名技术骨干分别赴国外考察“3S”应用技术,参加由美国Intergraph公司、美国Trimble公司、水利部、黄委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并组织中心所有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专题培训。通过内联外引等多种方式的技术培养和训练和考察,初步形成了一支能从事水土保持监测、遥感调查、软件开发的专业队伍,并建立了与全国有关科研院所、软件公司等高科技单位的良好协作关系,为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