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看不到的地下水流“画”出来

发表时间:2024-10-10 11:23:53 来源:bob全站手机客户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揭示着世间再平常不过的规律。然而,在我们脚下的“深地”,水不一定只往低处流。

  近日,我国同位素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人员主导、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不仅佐证了地下水“并不只往低处流”,更揭示了地下水循环的丰富内涵和精湛细节,这将为我国深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难得的科学基础。

  地下水循环的问题在地下水科学研究领域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然而,地下水“不可见”及其水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的属性,使得人们很难在野外识别它,这大大限制了地下水系统理论的完善和相应的“深地”开发利用。

  看不到,就把它“画”出来。在内蒙古高原的鄂尔多斯盆地,科学家以这里的地下水系统为对象,展示他们的“绘画天赋”。不过,他们用来作画的“笔墨”,是钻井剖面上的地下水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成分信息。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摸底不同地点地下水的年龄、水位等情况,再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画线,找到“转折点”,就能准确描摹地下水的多级嵌套循环系统。

  首要的问题是精准取样。这并不容易——由于钻孔内地下水一般处于运动状态,传统的“全井抽水”试验方法很难取到不同深度的分层样品。

  庞忠和和记者说,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双栓塞分层抽水试验系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研究人员在引进国外设备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并对设备材质、耐压性能、止水效果等加以改进,以适应我国深井高水压条件下的分层取样要求。

  “国产新设备能满足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需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俊对《中国科学报》介绍说,“在鄂尔多斯盆地,我们经过控制取样流量和降深以及建立水质现场监测评价方法,避免了取样过程中‘层间越流’和外来水混入的可能。”

  他表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采样质量,为精细刻画地下水系统打下了可靠基础。

  取样之后是“定年”。“本次研究采用了最新的氪(Kr)同位素定年技术。”庞忠和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说,水中极微量的Kr是惰性气体,81Kr的半衰期达23万年,定年范围可达130万年,且81Kr在地下无干扰源,化学性质稳定,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是古老地下水的理想定年方法。

  然而,81Kr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极低,传统手段难以检测,导致该方法的应用长期受限。

  在破解这一难题时,量子测量技术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庞忠和和记者说,5年前他们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卢征天团队合作,共同开展测量技术和应用条件的研究。基于激光冷却原子阱技术(ATTA),卢征天团队自主研发了ATTA痕量同位素分析实验装置,为81Kr的痕量分析提供了“测量神器”。

  “ATTA可以在每微升为10-14同位素水平的氪气中计数极低浓度的85Kr和81Kr原子。”卢征天表示,通过技术改进,目前已经获得了更高的原子冷却、收集和检测效率,可将Kr同位素定年实际应用所需的地下水样品量从200千克减少到20千克,并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定年范围,大大拓展了该方法应用领域。

  “在ATTA技术加持下,Kr同位素定年法已成为国际上公认最好的古地下水定年方法。”庞忠和说。

  综合运用地下水分层抽水试验系统,3H、14C、81Kr和85Kr以及水化学成分等多种示踪定年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团队在钻孔内确定了详细的地下水位、年龄和地球化学实测剖面。

  “这些剖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别地下水多级嵌套系统之间的界面。”张俊说,他们将这些实测剖面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的地下水流场和年龄场作对比验证,就可以基于多种证据圈定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从而精细刻画出地下水系统的多级嵌套结构。

  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结果(地下水最大年龄4万年)相比,该研究首次发现超过20万年的地下水,得到的地下水年龄剖面比以往研究更加精确,使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这是我国地下水科学界20年努力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庞忠和告诉《中国科学报》,“如果说上个世纪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研究呈现了大型沉积盆地地下水循环的宏大格局,那么今天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则展示了这个循环系统的丰富内涵和精湛细节,这恰恰反映了其本质特征。”

  谈及该研究的意义,庞忠和表示,该研究为区域尺度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并且它结合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有力推动了地下水科学的进步。

  尽管目前还无法直接评估该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但其对于深地资源和空间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比如核废料处置、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等,需要寻找一个安全、稳定的地下环境,只有类似区域尺度地下系统被精细刻画后,人们才好决定去哪儿封存。”庞忠和展望道,这在“碳中和”背景下意义深远。

  同时,这类研究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可持续开采而言,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庞忠和举例说,近年来,作为世界上3个极端干旱区之一的新疆,居然也时不时会发洪水——这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以后冰川融化退缩的结果。干旱地区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当我们不难发现清楚地下水文状况后,我们给新疆提出了具体建议:把多余的冰川融水存在地下,建一个地下水库。这作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一个手段,已经付诸行动。”

  庞忠和说,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大背景下,“深地”开发是一个重要手段,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解码”。(记者 赵广立)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的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左)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右),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记者8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福建、宁夏两省区农业科研人员经过一起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闽宁1号”。2018年,福建、宁夏农业科学技术专家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抗病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着手水稻新品系育种技术合作。

  此后,胡志晋开始研究中尺度数值模式,类似天气预报,不久后,创建了中尺度大气云分辨及催化模式,形成了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胡志晋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气象局科学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维克托·安布罗斯(左)和加里·鲁夫坎(右)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

  北斗产业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我国实现高精尖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的奋斗史,也是推进全面自主创新和原创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在继续扩展和深化,也在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的人需求的变化。

  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还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相信随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