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7-25 09:49:02 来源:bob全站手机客户端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走遍黄河上中下游,在郑州、济南两次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沿黄各省区科学调控水沙关系,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虽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黄河流域自身发展和治理的特性,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以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相关提案,就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打造流域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实施5周年,围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情况,6月11日-15日,全国政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战略落实情况”视察团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赴河南开展专题视察,并就有关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努力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抬头,是醉人的蓝;四顾,是怡人的绿;远眺,是壮阔的黄河波浪相逐,在阳光下泛着细碎金光。
当全国政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落实情况”视察调研团走进河南省开封市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站在黑岗口河势观测台上凭栏远眺,滔滔黄河水尽收眼底,两岸绿荫环抱、郁郁葱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位于黄河岸边的开封市是八朝古都,曾经的北宋都城。历史上,这里曾因黄河而繁荣,也曾因黄河而多患。而如今,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5年来,开封持续推动沿黄区域生态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这里太美了,作为开封人感觉很幸福。”市民黄广生告诉视察调研团,他每天早上,都要与“骑友”到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溜达一圈,他对这里的变化感触颇深,“过去黄河边无风也起沙,十分荒芜。如今,说这里是网红打卡地一点不为过。”
“这条路叫疏影路,真是名副其实。”在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南裹头广场的沿黄生态廊道,视察调研团成员不由感叹。
疏影路是条小路,两侧长满密密匝匝的法桐树。阳光透过树干、树叶,投射下一地斑驳光影。车行其中,疏影横斜,意趣盎然。
“河南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廊道,给母亲河镶上了绿飘带。”公园负责人向视察调研团介绍。
登上南裹头广场的观景台,大家一下子被眼前的壮美景象所吸引,横亘面前的大河,宽阔平缓,涌流不息。夹岸绿树,生机勃勃,一望无际。
公园负责人表示,南裹头原本是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的一段拦水坝,后经裹护整理,得名南裹头。“以前这里河上漂浮着渔家乐,岸边是农家乐,滩涂上是鸡鸭鹅,几乎让黄河不堪重负。”经过几年的治理,黄河水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如今,这里一片生机盎然,风景如画,每天都能够吸引游人前来游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地处黄河“豆腐腰”的河南,深入贯彻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聚焦生态河保水质,高效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工程,以“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筑起铜墙铁壁。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河南已建成沿黄1200多公里复合型生态廊道,干流右岸全线贯通;黄河干流连续四年保持Ⅱ类水质,各支流水质连续四年稳定消除劣V类;截至2023年,黄河已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连续22年调水调沙,累计输沙入海32.9亿吨,下游河道平均下切3.1米,“悬河”态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效果持续显现,黄河安澜保障日益增强。
黄河治理,久久为功。只有不断提升流域内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使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刘家义表示。他建议,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继续推进黄河中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四水四定”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机制,在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上下功夫,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沿黄地区生态环境,让黄河更好造福人民。
“在推进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看来,水环境治理就像一个生了病的人逐渐康复的过程。“治理河流污染的头等大事是改善水质,就好比一个手臂骨折的病人,康复前首先要打石膏固定。对于河流来说,这个阶段要以环境工程手段为主,建立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厂。下一步,病人手臂好了要拆掉石膏做康复训练,即河流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最后,像恢复身体机能一样,通过治病和康复,实现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达到健康状态。”
“要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王路建议,把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基准线,坚持守牢生态底线,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坚持生态系统观念,系统谋划、系统治理、系统推进,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建立流域治理的联动机制,形成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整体合力,全方面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