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12-31 07:00:48 来源:bob全站手机客户端
原标题:媒体解读:保障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日照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印发
媒体解读:保障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日照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印发
近日,记者从日照市水利局了解到,《日照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1年12月1日年由市政府发布实施,2018年修改后继续执行,该办法将于2023年7月24日到期。经市司法局评估,该办法与《山东省水资源条例》、《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基本一致,但由于机构改革,部分单位名称、职能发生了变化,根据工作实际对《办法》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征求了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意见建议,进行了部门会签,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司法局进行了合法性审查,2023年7月25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并继续执行##_FORMAT_LT_##日照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_FORMAT_GT_##等文件的通知》,公布《办法》修改内容并继续执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0日。
《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水资源条例》和《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日照市实际制定。
《办法》全文二十八条,不分章节,按目的、依据、适合使用的范围、原则、用水总量控制责任分工、水量分配方案拟定、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监督管理、水资源费征缴监督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制度等内容依次列出。
市、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负总责,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该依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组织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并进行科学论证。(第六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任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工业与信息化、财政、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行政审批等行政主任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用水总量控制相关的工作。(第七条)
用水总量控制实行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与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年度用水控制指标不允许超出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第八条)
区县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由市水行政主任部门在省水行政主任部门下达的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内,结合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后下达,并抄送区县人民政府。(第九条)
各区县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由市水行政主任部门依据区域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水功能区水质、地下水采补平衡监测结果和用水效率考核结果,结合省水行政主任部门下达的全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和各区县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综合确定后下达,并抄送区县人民政府。(第十条)
市水行政主任部门在下达全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标时,应当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用于全市综合调控。(第十一条)
全市范围内的大中型水库、沭河和跨区县河道的水量分配方案,由市水行政主任部门商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第十二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监督管理,严控入河入库排污总量,限制或者禁止开采超采区地下水。(第十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财政和水行政主任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征缴的监督管理。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缴水资源费的区县,由市水行政主任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国家实施水资源税费改革的,依照其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应当依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者论证未通过的,行政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日取地表水500立方米以上或者日取地下水300立方米以上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建设项目日取地表水500立方米以下、地下水300立方米以下的,可以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水资源论证表。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水资源论证表,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报有审查权限的部门审查。(第十九条)
建立取水许可分级审批制度。除属国家和省审批权限外,取用水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第二十条)
建立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制度。取用水量达到或者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有审批权限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暂停审批。取用水量达到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的,有审批权限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停止审批。(第二十一条)
《办法》立足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保护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用水总量的概念,强化了日照市开发、利用、管理水资源的水平,保障了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逐步加强全市的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障全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